6月28日,由海航科技集團發起的無人貨物運輸船開發聯盟成立大會暨第一次理事會在上海隆重召開。
來自中國船級社(CCS)、美國船級社(ABS)、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院(708所)、羅爾斯-羅伊斯船舶、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711所)、瓦錫蘭中國有限公司和海航科技集團的領導及行業專家出席了成立儀式。
大會決議通過了聯盟工作計劃,海航科技集團副董事長李維艱當選為該聯盟理事長。由此,我國海洋貨物運輸智能升級的序幕正式拉開。
無人貨物運輸船開發聯盟中既擁有熟知國際規范和標準的機構,國內頂尖船舶設計和研發機構,也有全球頂級分系統供應商和行業領先的大型造船廠。
海航科技集團:
新聯盟的成立,不僅將促進船舶設計和運營格局的改變,還將促進無人船運營所涉及的技術、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中國船級社:
CCS愿意與業界一道共同開展無人貨物運輸船舶及相關技術的研究,建立無人船舶規范標準,推動法規的修訂,并為業界提供評估、驗證、檢驗服務。
各入盟意向單位:
均對無人船聯盟的成立表示歡迎和支持,并紛紛表示將發揮各自專長,積極參與、承擔無人船開發聯盟的工作。
隨著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無人貨物運輸船將會成為未來航運發展的新趨勢。航運業正經歷根本性的變化,更多的變化仍在孕育之中。向無人船的轉變,無疑將徹底改變全球航運模式,并創造出新的業態。
本著共同的認識和愿景,由海航科技物流集團與中國船級社(CCS)共同推動,國內外六家單位聯合發起了“無人貨物運輸船開發聯盟”的籌建工作。2017年3月31日,“無人貨物運輸船開發聯盟”籌備會在上海成功召開。
該聯盟是國內首個無人船聯盟,該世界級聯盟同時也是未來航運發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技術產品規則規范的建立者和推動者。該聯盟將集合國內外先進技術,共同研制集自主決策、自主航行、環境感知、遠程操控、綠色安全于一體的無人貨物運輸船,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聯盟將集合成員各自優勢,致力于無人貨物運輸船的市場化推廣。
放在2016年之前,說起無人船,很多人依然還覺得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但是過去的一年里,人工智能和數字通信技術以及無人機、無人車技術的快速發展讓無人船的到來可能遠比之前預測的要早得多。
為什么全球都對無人船如此關注?這很容易解釋:無人駕駛的船舶更安全、更有效率、更節省成本。
位于德國慕尼黑的安聯保險2012年發布報告稱:75%-96%的海上事故是人為錯誤的結果,而且往往都是疲勞導致。遠程控制和自主控制船舶將減少這種錯誤的發生,降低船員受傷甚至死亡的風險,當然也降低了船舶自身所面臨的風險。
海盜也不再是個威脅。無人船的船型設計讓海盜很難登船,即便登船也很難進入操控系統。電腦可以讓船舶拋錨停船或者以低航速前進,讓海軍艦船可以很容易趕來增援。而且,重新奪回船舶也更容易,沒有船員被扣押為人質,海盜手上就沒有高價籌碼。因此,對于海盜來說搶劫無人船既無法獲得高昂的贖金又存在巨大風險,得不償失。
無人船的另一個優點是擁有更大的貨物運載量和更低的風阻。因為沒有船員,所以不需要甲板室、宿舍以及通風、加熱、排污系統,這讓船舶更輕的同時減少燃料消耗、減少操作和建造成本。
當然,智能船舶還能解決海上專業人才越來越短缺的困局。傳統船舶要求船員擁有很高的學歷,掌握精深技術,智能船舶將工作轉移到了陸地運營中心,而遠程控制和無人駕駛技術,可以重新吸引高素質的年輕人進入海運行業。
然而無論是采用人工智能方案還是遠程遙控方案,以先進的計算機、數據傳輸與虛擬現實技術為依托的“無人船”,在問世前還需要翻越信息傳輸安全性、動力裝置穩定性和遠程操縱可靠性“三座大山”。
業界動態
2025年實現!歐洲企業合作推進無人船研發
歐洲企業正在政府的支持下合作推進自主控制無人船的研發進程,爭取在未來三年內在波羅的海實現完全遙控船舶運營,到2025年實現自主控制的商業海上運輸。
羅羅公布無人船未來愿景
羅爾斯·羅伊斯于近日公布了由其引領的“高級無人駕駛船舶應用開發計劃” (AAWA)項目實現遙控與無人駕駛船舶,改變船舶行業性質的未來愿景。
羅羅與Tampere技術大學合作研發無人船技術
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和芬蘭Tampere技術大學日前共同宣布,已經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共同研發和測試技術,支援第一代無人自動航行船所需的各種系統。
芬蘭計劃于2025年實現自主航運
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于2016年宣布推出一個“新商業生態系統”,匯聚了自主技術領導者以及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行業中的新創公司,以研發自主航運解決方案。目標是在2025年,提供全球首批無人海事產品、服務和一個“極具活力的生態系統”。
其具體規劃如下:計劃2017年在波羅的海試驗區以合作的方式實現船舶遠程遙控監控。在2020年通過自主設計實現完全遠程控制船(載人)以及特別批準的無人遠程控制船舶。在2023年逐步提升無人自主船舶的自主控制程度。2025年將通過全尺寸測試驗證實現波羅的海無人自主商業海上交通。
芬蘭VTT研發無人船導航系統
芬蘭VTT技術研究中心正在研發一種新的操舵技術,用于未來遠程監測和控制的無人駕駛船。據悉,這種稱為Apilot的新技術將設計用于導航系統和船舶駕駛儀,幫助船舶進行無人駕駛。未來的船舶將主要由人工智能控制,但這些無人自動駕駛的船舶仍需要岸基專業人員進行監測和控制,這也為無人船導航系統帶來了新的挑戰。
必和必拓欲打造“無人”散貨船船隊
全球******的礦業集團——澳大利亞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正在研發超大型自動航行“無人”散貨船,將用于運輸鐵礦石和煤炭等各類礦產。必和必拓期望這項技術可以在10年之內實現,該計劃一旦實現,全球海運市場必將會迎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
日本出臺無人船實施規劃
2017年5月16日,商船三井航運公司(MOL)宣布,其與三井造船株式會社的聯合項目——開發自主遠洋運輸系統的技術概念,已入選日本國土、基礎設施、交通和旅游省(MLIT)的“FY2017交通運輸研究和技術推廣計劃”。該項目的研發將去除不必要的航程,降低物流成本,實現與其他運輸方式的無縫連接,改變海洋運輸的工作方式,減少船員的工作量以及海上事故的發生,并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另根據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的消息,日本航運業正大力研發無人駕駛船,計劃在2025年打造出大型無人駕駛船隊。
無人商用船舶遠程測試成功
2017年6月20日,羅羅(Rolls-Royce)與馬士基集團旗下的拖輪公司斯維澤Svitzer 共同宣布,其在丹麥哥本哈根港成功的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對商用船只進行遙控操作展示。
IMO將把自動船舶事項列入今后會議議程
繼挪威海事局(NMA)倡議后,國際海事組織IMO現正將自動駕駛船舶(autonomousships)問題列入到議程。在最近召開的IMO海安委(MSC)第98屆會議期間考慮了挪威、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日本、荷蘭、韓國、英國和美國的提案后提出該事項。
歐洲正在研究無人船運營法規
構建這種未來船舶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更大的挑戰來自于,監管機構是否允許這種船舶出海運營。目前,全球航運規則對無人船還沒有清楚的規定,例如是否允許無人船航行、如何保險以及如何判定發生事故時的責任人等等。
據了解,歐洲至少還有兩個機構正在研究修改法規以明確這些問題。它們都是AAWA項目的成員。其中一個是SARUMS(歐洲無人駕駛海事系統安全與監管機構),由7個國家共同組成,瑞典是主導國。另一個是英國的海事無人駕駛監管工作小組(Maritime Autonomous Systems Regulatory Working Group)也在從事相似的工作。他們的目的是確保《國際海上生命安全公約》在下一次更新迭代時,能夠反映新技術的發展。監管者顯然最關心無人船到底有多安全,工程師們正在融合相關技術,避免所有可能的危險。
無人船是船舶行業的未來,具有如同智能手機一樣的顛覆性。這也意味著,所有和船有關的行業,包括船舶設計、船舶建造、船舶營運、船舶交易等的業務模式和格局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數百萬船員將棄船上岸,數十萬艘船將更新換代,無人船無疑將掀起船舶行業的巨浪。